票房血扑,又是删减惹的祸?

热搜大全 > 新闻热搜 > 娱乐热点 > 正文

票房血扑,又是删减惹的祸?

热搜大全 2023-10-05

关注我,淘好片,刷好剧

国庆档新片大家都看了吗?

今年的国庆档,主打一个雷声大雨点小。

映前神仙打架,映后菜鸡互啄,票房口碑都不如预期。

Scott 七七八八看了一圈,只有一部值得聊聊。

片子上映 7 天,票房 3.3 亿,豆瓣 7.0,算不上第一梯队。

但在我看来,全靠同行衬托,它才是实至名归" 国庆档最佳 "——

「93 国际列车大劫案:莫斯科行动」

2023.9.29   中国大陆

票房血扑,又是删减惹的祸?

莫斯科行动

老规矩,简单介绍一下影片背景。

导演,邱礼涛。

香港拍电影最快、最多、最杂的导演。

拍过上百部电影,不论主旋律大片还是 B 级 cult 片都游刃有余。

《拆弹专家》《扫毒 2》《阴阳路》《人肉叉烧包》……

  

高产似母猪,作品赛珍珠,wuli 涛涛无疑是华语电影最另类的商业片导演。

邱礼涛

题材,改编自中国第一起跨境追捕案件," 中俄列车大劫案 "

90 年代初,苏联刚刚解体,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。

国人发现商机,把生活用品卖到俄罗斯,赚取巨大利润。

  

" 国际倒爷 " 应运而生,兴起了一股俄罗斯淘金热。

当时,国际倒爷的交通工具,是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K3 列车

K3 列车,是我国成立后第一趟涉外列车,所谓的" 中俄贸易专列 "

同时,它也是当时最危险的国际列车。

列车驶离国境后,中方乘警必须下车,而俄罗斯不愿配置警察护卫。

于是,当列车驶出中国,便成了一班满载财富,却无人看管的列车。

票房血扑,又是删减惹的祸?

《囧妈》

久而久之,不法之徒发现了可乘之机。

他们从小偷小摸,升级为持械抢劫;从单打独斗,集结为劫车匪帮。

1993 年 5 月 26 日,发生了震惊中外的" 中俄列车大劫案 "

4 波悍匪携瓦斯枪、匕首、电棍登上列车,轮番洗劫乘客。

20 多名旅客的护照和钱财被劫掠,3 名妇女遭到强奸、轮奸。

十余名旅客,遭到酷刑、毒打,甚至被卸掉整条胳膊。

明火持杖地为非作歹,将财富列车血洗成人间地狱……

  

此前,本案曾两次改编为影视。

一部是 1995 年,吕良伟主演的犯罪片《中俄列车大劫案》

一部是 2018 年,夏雨主演的电视剧《莫斯科行动》

电影版《莫斯科行动》几乎推翻了前两部版本,大刀阔斧改编。

讲述苗青山(黄轩)为首的悍匪集团,犯下滔天罪行后,潜逃至莫斯科。

中国警察崔振海(张涵予)奉命带队前往莫斯科,展开抓捕行动。

他们伪装成商人,混进莫斯科的地下世界,寻找苗青山的踪迹。

期间,神秘人瓦西里(刘德华)和踩盘女真真(文咏珊),进入了警方视野。

崔振海逐渐发现,苗青山正在密谋一个更大的惊天阴谋……

不止是动作片

说实话,看到片名,肯定会有观众将本片默认为《XX 行动》电影。

所谓的 " 海外抓人 " 题材,三板斧动作爽片。

是,但不全是。

《莫斯科行动》的核心类型是警匪动作片。

" 国内最好的飞车动作指导 "李忠志(《怒火 · 重案》)坐镇,带来几场动作大戏。

一场警匪双方穿梭于迷宫般的下水道," 摩托躲猫猫 " 的飙车戏;

地下逼仄空间里猫捉老鼠,完美致敬《偷天换日》的 mini 逃亡。

图源:网络

一场多方势力齐聚废弃工厂,围绕争夺苏 -27 战斗机的枪战戏;

张涵予变身 " 中国队长 ",重现《碟中谍 5》阿汤哥扒飞机名场面。

图源:网络

绿皮火车上野蛮火爆的缠斗,俄罗斯街头撞翻列宁像的追车……

无一不展现摧枯拉朽的想象力,歇斯底里的节奏调度,破坏感拉满的感官刺激。

简单来说,"动作戏哐哐打,追车咔咔追,爆炸戏嘎嘎炸 "

" 香港爆炸贝 " 交出了水准以上的爆米花大场面。

如果看点只有动作戏,不值得费笔墨推荐。

《莫斯科行动》更值得一看的,是对于时代和角色的刻画。

故事背景,90 年代初。

改革开放春风吹满地,唤起人们心底对于财富的渴望。

伴随主题曲《无地自容》,刻画出那个充满迷茫又肆无忌惮的时代。

票房血扑,又是删减惹的祸?

  

影片中,由 90 年代生猛的时代精神和苏联解体灰色的社会面貌,擦撞出火花。

塑造出两位颇具魅力的 " 反派 "。

一个,是黄轩饰演的苗青山。

他是凶狠,残暴,一条路走到黑的疯批悍匪

会在遭到外国人歧视后,尾随到家中,把人打到半死;

也会为了纠正弟弟的恋爱脑,光明正大强奸弟弟女友。

与此同时,苗青山也常展现文艺、优雅的一面。

他热爱 " 老肖的第五交响曲 ",随身听不离身;

即使明知被警方盯上,仍要大张旗鼓地出席交响乐演出。

如《蝙蝠侠》小丑 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警察的合体,一名" 斯文暴徒 "

另一个,是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。

他是在莫斯科地下世界里,手眼通天的华人蛇头。

小到假护照,大到战斗机,没有什么是他搞不定的。

唯一弱点,是他背上了通缉,只能流亡海外,无法回国。

这个弱点,也成为他曾经的徒弟苗青山,拿捏他的法宝。

苗青山掌握瓦西里女儿在国内的下落,并以此来威胁他。

本以金盆洗手的瓦西里只好作为 " 人质 ",替劫匪铤而走险。

警察,劫匪,人质,三方角色在影片中构成了暧昧的关系。

维护秩序的警察,不得不扮作社会人,在交锋中对劫匪生出体谅。

滥杀无辜的劫匪,由一次次挫败揭示,暴戾的源头是父辈的罪过。

角色的复杂性模糊了警匪对立,冲突核心不再是简单的正邪二元。

取而代之的是两伙背井离乡的中国人,为了生存和尊严展开厮杀。

这,在大陆警匪片是难得的。

在这种关系里,夹在中间的瓦西里,地位自然更加微妙。

瓦西里的目标只有一个," 回国,看女儿 "

不论警匪都把这当作把柄,利用他的身份置对方于死地。

结局,瓦西里伏法,警方承诺带他回国看女儿。

没想到他却在邻近国境线,被子弹射瞎了眼睛。

列车驶回国内,瓦西里被一块鲜血染红的白布蒙住双眼,迎向 " 女儿 "。

他问女儿 " 想我吗?",女儿不发一语,只是微笑、点头——

回国,却再也 " 看 " 不到女儿。

荒诞绝伦的地狱笑话,揭示出命运和时代的无力顿挫。

这,将一部动作片的内涵,拔到了他本不属于的高度。

槽点与遗憾

聊完看点,再来聊槽点。

《莫斯科行动》最直观的槽点,还是太过冗长。

剧情节奏拖沓,文戏稍欠打磨,为了迎合打戏而强行拼凑的痕迹明显——

警察前往莫斯科,刚好就碰到了苗青山的同伙;

破案一筹莫展,刚好瓦西里就闯进了警方视野;

种种巧合成为推进破案的主要动力,显得过于敷衍、潦草。

角色单薄,也是槽点之一。

尽管电影塑造出不俗的反派,但正角和配角确实相当苍白。

警察不用多说,张涵予依然是雷打不动的饰演伟光正警察。

即使伪装社会人,还是自带一股正义 buff,无敌也无趣的执法机器。

谁看不出来这是警察啊!

配角形象,同样拉胯。

苗青山和弟弟、和俄罗斯女友,究竟有怎样的羁绊?

踩盘女真真,究竟和瓦西里是怎样的关系?

  

我是一问三不知。

只能说,关系全靠瞎猜,细节全靠脑补。

演员表演,同样也是槽点之一。

文咏珊表演太过单薄,撑不起和刘德华 " 龙凤斗 " 的势均力敌;

黄轩演反派太过用力,写在脸上的邪魅狂狷,只让人感觉油腻浮夸。

唯一游刃有余的刘德华,《流浪地球 2》以后又救了一次女儿,可戏份又太少。

坦率讲,多少有点浪费了角色的可能性。

以上槽点,可以归咎为邱礼涛拍电影的老毛病——

为了赶工赶进度,常常轻慢文戏,将精力投入到动作戏。

但不可忽视的,也有 " 删减 " 的因素。

据悉,上映前几周,本片还有大规模的 " 调整 "。

编剧陈大明在微博公开了两处删减

你会发现,删减的两场戏,虽没有 " 伤筋动骨 ",但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废戏。

前者,将主角和反派的关系,从简单的兵贼,上升为 " 继父 " 和 " 继子 " 的对话,

无疑会令角色更具血肉,互动性与连接性更强。

后者,则让情节更加紧凑," 饺子戏 " 没那么突兀;

也令苗青山认罪的刻画更合乎情理,更逻辑严谨。

片子为啥要删这些戏?还删了多少戏?删减有多大影响?

咱也不知道,咱也不必问。

我猜,片尾再次响起的《无地自容》,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(院线热映中)

精彩影评

击下方名片关注

2023/10/05

监制:探长

Supervisor: Tanzhang

故宫博物院:禁止穿拖鞋参观!

故宫博物院:禁止穿拖鞋参观!

热点 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拖鞋 网友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7-23

北京千万资产家庭数量全国第一:人员平均工资均超20万 半导体等行业最吃香

北京千万资产家庭数量全国第一:人员平均工资均超20万 半导体等行业最吃香

科技热搜 工资 行业 资产 北京 家庭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12-07

张柏芝穿紧身露背长裙亮相 卷发造型显气质

张柏芝穿紧身露背长裙亮相 卷发造型显气质

娱乐热点 张柏芝 造型 长裙 紧身 气质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9-23

全长183.663公里!绥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:共设9处收费站

全长183.663公里!绥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:共设9处收费站

科技热搜 绥化 大庆 高速公路 卫星 中国铁建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3-06

横店明星得病瓜,到底是谁?

横店明星得病瓜,到底是谁?

娱乐热点 明星 横店 罗志祥 圈外人 指向性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2-21

历史题材:从“冷门”到“烫门” 历史题材:从“冷门”到“烫门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