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电车通
2024 年两会渐入尾声,号称全球最大产业的汽车行业,一直是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,关于国内汽车工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,人大代表纷纷献策各抒己见。
从供应链到自动驾驶,再到汽车出口,人大代表们发表了不少观点,力求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、平稳发展。
同时兼任人大代表与车企高管的李书福、雷军、冯亚兴等人,所提出的关键与建议更是直达核心,很可能对我们的未来日常出行产生深远影响。
双碳战略持续,不忘环保初心
2023 年,中国已超越日德,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。面对中国车企的迅猛发展,欧盟推出了「碳关税」政策,针对水泥、化学、电力、化肥、钢铁及制品、铝及制品额外征税。汽车需要消耗大量钢铁与铝材,欧盟新规难免对国内汽车出口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。
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,应当迅速出台碳管理相关机制和政策,建设全国碳市场,并将钢铁、铝等重要上游原材料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,同时加强数字化管理与监管,最好将其与《积分办法》衔接,避免国内汽车出口被「碳关税」阻碍。
全球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初衷便是环保,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份额占全球 63.5%,足见中国认真推动节能减排。欧盟推出「碳关税」,不过是为了降低进口车的市场竞争力。
国内相关部门与企业一直在全力执行碳达峰、碳中和两大目标,效果也非常明显,天蓝了、水绿了。此次李书福的建议主要围绕上游产业链,降低钢铁、铝材等材料生产时的碳排放。国内粗钢产量大约 10.2 亿吨,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 54%,若能全面改进生产线,降低碳排放,无疑能加速实现双碳目标。
生产线整改需要大量时间与成本,只能慢慢来,急于成事可能会导致钢铁价格上涨,从而促使汽车涨价。双碳属于长期战略,正如李书福所言,应当成熟一批、纳入一批,步步为营向前推进。
推动氢能发展,两条路线并行
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多年时间发展,基本已确定了电动车是二十年内最佳方案,但国内外依然有大量企业未放弃氢能源技术研发。
现阶段氢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在于氢气的生产、运输、存储成本高,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吐槽,生产一公斤氢需要消耗 55 度电,结果只能维持汽车跑 80 公里,电动汽车 55 度电能跑 400 公里了。即便是氢气价格相对较低的中国,氢能源汽车出行成本也不比燃油车低。
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、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认为,应当加强氢能产业生态建设与标准制定,推动氢能源行业在交通领域健康发展,并向储能、发电、冶金、化工等领域拓展用途,为低成本氢的生产提供保障。
当前氢能源汽车仍有太多缺点,氢脆问题导致运输和成本飙升,还有许多人担心氢能源的安全问题。2023 年 1 月 ~8 月,国内氢能源汽车销量为 3752 辆,相较于电动汽车不值一提,然而随着技术进步,完全不产生碳排放的氢能源汽车未来能否成为主流,现在还无法确定。
国内车企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,长安、广汽、北汽、上汽等车企,都在积极研发氢能源技术,吉利汽车还在尝试甲醇能源汽车,全方位发展才能确保行业剧变时不会被时代抛弃。
智驾时代将至,完善规则为先
智驾与电动化无疑是汽车行业的两大趋势,首款产品 SU7 即将到来的小米汽车,其 CEO 雷军也在两会上提出了一些建议。雷军表示,需要规划辅助驾驶功能应用,确保用户隐私安全。
未来车辆将由智驾系统操控,但目前国内智驾相关交通法规并不完善,而且基本以《规定》《通知》《条例》形式展现,未纳入交通法。可完善法律法规,是智驾上路的硬性条件。或许是考虑到车企智驾水平有待提升,因而目前主要是上海、深圳等地方政府推出相关规定,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。
相较于雷军,广汽集团总经理冯亚兴的建议则更为具体。他认为,第一,目前国内智驾相关法律层级较低,各地标准也存在差异,应当从道路安全法增加智驾相关内容开始,做好长期构建系统性法规的准备。
第二,智驾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,也应当有对应的法律法规判定,并且将智驾汽车产品责任险纳入强制保险范围,分散责任主体的风险。同时,汽车也需要类似黑匣子的装置,用于存储智驾过程中的关键数据,以便于判定责任。
冯亚兴的建议无疑切中了智驾普及的难点,当前车企主推的 L2 、L2.999 与 L3 级自动驾驶的差别,便在责任划分。级别达到了 L3 级智驾,出现事故后由车企承担责任。车企单独承担责任风险太大,分一部分责任给保险公司,或许是最稳妥的方案。
长期构建的系统性法规,可以确保出现事故后,能够有明确且稳定实施的法律法规执行。只有为智驾建设好完整的生态,车企才敢全面推动智驾功能普及,消费者才能放心使用车辆的智驾功能。
出口海外,扬威全球
冯亚兴还表示,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,但自主品牌出口基础薄弱,流程繁杂,配套设施与规定不够完善。他建议国家统筹出口共性课题,加强运力建设,并且优化出口监管机制,为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提供更多保障。
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则表示,国内车企还需全力打造品牌形象,展现「中国智造」的实力,做到技术、口碑、销量统统领先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,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,尤其是 30 万元以内价位车型,性价比冠绝全球(包括合资车)。然而激烈的竞争已经令部分车企难以为继,尤其是造车新势力,需要开拓海外市场,寻求销量与营收突破。
目前国内车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有欧洲、东南亚、拉美、中东等地区,15 万元的国产车,拉过去能卖到 30 万元起步,但这还远远不够。唯有树立高端形象,通过技术与智能化体验,令全球消费者认识到国产车的卓越,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在海外扎根。
汽车出口只是国产车远销全球的开始,当销量达到一定数量后,自然要在当地建设工厂,降低运输成本。因此,现阶段比出口销量更重要的就是「刷脸」,让海外消费者从各个渠道获取到中国车企的信息。
方便群众,降本增效
消费者、乘客是汽车生命周期最重要的环节,针对民生问题,李书福认为,加强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,保障老人、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生活,才能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。
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国内存在 2.6 亿老人、2400 万行动障碍人士。关于老人与残障人士的福利政策,国内各地受限于当地经济与城市建设水平,相关规定也各不相同,导致老年人与残障人士出行依旧是难题。
李书福建议通过专业车辆 巡网融合方案,向老人、残障人士提供定向服务。对老人、残障人士的关怀,往往能看出一个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善意与包容。当然,专业车辆也需要相应的规定出台,保障司机和老人、残障人士双方的利益。
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建议,汽车消费发票、上牌办理流程等,实现电子化、线上化,降低流程成本、提高办事效率,推动车险与车企的合作,减少中间环节,优化消费者购车体验、降低购车成本。
新车上牌车检流程简单,也就对照发动机识别号码重要一些,却要耽误我们大量时间,有时还需要请假参加车检。新车一般不会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,若能简化流程,例如车主拍视频车检,无疑能够方便群众,并且降低全过程的成本。
当然,汽车在道路上属于高速运动物体,危险性较大,容不得一丁点马虎。能否简化购买和上牌流程,仍需进一步讨论,制定详细的规则。
至于保险问题,现在确实较为严重,各大车险公司争抢客户,还有上线返利等优惠活动,保险公司旗下不同代理商之间也存在竞争,整个行业水太深。倒不如车企与车险对接,直接给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,省下了中间环节,还能减少内耗。
中国汽车,前进
人大代表们提的建议远不止上述内容,例如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建议推动飞行汽车发展、李书福建议推动赛车及汽车文化发展、冯亚兴建议拉动国产芯片需求等。
他们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,第一是汽车发展方向的探索与完善,如智驾、氢能源汽车,以及推动国产芯片与其他零部件研发等;第二是出口,完善出口规则与树立中国品牌高端形象为主要方向;第三是民生相关,主要为方便群众的日常出行与买车、用车流程。
这些人大代表的建议,无疑有利于推动国内汽车行业新规则的建设与完善,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。
新能源时代是属于中国车企的时代,老牌车企纷纷转型,造车新势力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问界等,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。
面对汽车行业的另一大前沿科技——智驾,国内车企问界、小鹏同样出色,还有百度 Apollo、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、图森未来等众多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。
电动化、智能化双路并行,同时未忘记研发氢能源、甲醇能源等另类新能源汽车,无论未来全球汽车行业如何变化,国内车企都有应对之策。2023 年,中国出现了第一家销量进入全球前十的车企比亚迪,小通相信,最迟 2030 年,全球汽车销量前十榜单上,至少会出现三家自主品牌。
热点 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拖鞋 网友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7-23
娱乐热点 张柏芝 造型 长裙 紧身 气质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9-23
科技热搜 绥化 大庆 高速公路 卫星 中国铁建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3-06
科技热搜 工资 行业 资产 北京 家庭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12-07
科技热搜 ssd type-c 京东 酷睿 intel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3-06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