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张“小龙虾刺客”惹众怒的照片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。照片显示,一份被称为“小龙虾刺客”的预制菜,外形与新鲜小龙虾几乎一模一样,引发了消费者的恶心和不安。 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,让人们开始对这些预制菜的安全问题产生质疑。饭店和超市表示,他们从供货商处购买的这些预制菜都是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来生产的,但消费者显然对此并不买账。 事实上,中国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涉及食品安全的丑闻,这使得公众对食品的信任降至冰点。这也促使了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。 然而,目前并没有相关监管机构介入对这个所谓的“小龙虾刺客”进行调查。一些专家指出,这种预制菜的生产和流通环节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,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。 总的来说,这张引起争议的照片再次提醒了我们,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,切实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。同时,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保持警惕,增加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了解,以保护自己的权益。
出品|虎嗅商业消费组
作者|姚兰
编辑|苗正卿
题图|视觉中国
" 小龙虾刺客 " 来了。
广告仿佛无处不在。8 月长沙,五一广场黄兴路步行街,本市最繁华的地段之一,一座户外大屏 " 放出 " 了绝味鸭脖与《甄嬛传》联名的消息。
社交平台上也异常热闹。" 十级甄学家 " 们忙着交换人物卡牌,甚至发出了代吃、代购的请求。但另一部分消费者的愤怒也无法忽视。在上海,她们可以吃到 80 元约 2 斤的外卖小龙虾餐品,而绝味虾球半斤 84 元。对此,有大学生说:" 究竟怪我穷,还是它贵?"
小龙虾卖得不便宜,是因为鸭产品卖不动了。2022 年,卤味三巨头——绝味、周黑鸭与煌上煌,集体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。
分食小龙虾生意的,远不止卤味巨头。这个夏天,小龙虾成了预制菜品牌们的救命稻草。
今年上半年,预制菜行业在 C 端出现明显降温,比如被誉为 " 预制菜第一股 " 的味知香陷入了一边开店一边闭店的窘境,但大单品小龙虾线上热度不减。据抖音生活服务餐饮业务中心,2023 年第一季度小龙虾品类平台支付交易额达到 4.1 亿元,同比增长 583.3%。
小龙虾年产值超 4000 亿元,这个领域以传统的区域性小龙虾专营店为主,至今尚未诞生千店品牌。据窄门餐眼,大尚龙虾门店数位居第一,达到 484 家。走红于线上后,小龙虾预制菜品牌们还没有在线下证明自己。
预制菜赛道的 " 狂飙 " 结束了
今年以来,小龙虾预制菜的厮杀非常惨烈。
" 这个品类已经卖到烂大街了,各种品牌都有,价格也参差不齐。它和酸菜鱼两个品,我暂时不会考虑做。" 银食创始人李丽宏表示,莱克是专业做小龙虾的供应链企业,今年连它都开始做起了很多新品,比如剁椒鱼头、酸菜鱼、烤鱼等等," 不然就干不下去了。"
事实上,曾被称为 " 小龙虾第一品牌 " 的信良记,早已意识到,随着竞争者增多,小龙虾品牌无法再靠小龙虾守住甚至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,于是向更加宽绰的预制菜领域发起进攻。比如今年 4 月,信良记推出了老上海葱油饼、柠檬酸辣鸡爪等新品。
但时至今日,信良记最为人熟知的爆品仍旧只有小龙虾。
2020 年 4 月 1 日,罗永浩开启抖音直播首秀,当晚卖出 46.5 万盒即热麻辣小龙虾,订单额超 5000 万元,小龙虾预制菜一夜爆火,信良记一时风光无两。然而,最近两年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。2016 年成立、以小龙虾打入 B 端市场的它,曾于 2019 年斩获 3 亿元融资,创下当年国内餐饮供应链领域的融资金额之最。
资本对于小龙虾的热情正在退却。2020 年至今,该领域只发生过 3 起融资事件。此前 5 年,这个数字为 10 余起。
资本变得冷静了,但品牌端的 " 创业 " 热情依旧高涨。那些供应链能力并不逊色且品牌力更强的入局者,正在围猎纯做小龙虾的 " 小品牌 "。
尝到小龙虾甜头的卤味巨头,周黑鸭算一个。据界面报道,该产品今年 1~7 月的销售额已破亿元。去年,周黑鸭实现营收 23.4 亿元,其中小龙虾虾球全年终端零售额超过 2.3 亿元。
生鲜电商玩家已经在 C 端市场创造了高光时刻。比如,截至目前,叮咚买菜自有小龙虾预制菜品牌 " 拳击虾 " 销售额占到平台小龙虾品类总销售额的六成左右。去年," 拳击虾 " 的销售额突破 2.5 亿元。再如,今年 5 月初,盒马与酒品牌 " 梅见 " 联合推出话梅柠檬冰醉小龙虾,该产品很快登上盒马熟食海鲜热卖榜 TOP1。
速冻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将预制菜视为第二增长曲线,其中小龙虾为主打品类。过去两年,它先后收购了两家小龙虾加工企业,分别是新宏业和新柳伍。据财联社报道,截至今年 5 月底,新柳伍销售额已达 3 亿元,其中出口订单额为 700 多万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 20%。
一众餐饮品牌,比如海底捞、西贝、文和友、肯德基、必胜客等等,也没有放过小龙虾预制菜这个大单品。
国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本就不高,如果一堆人涌向某个大单品,且低价复制产品的人占大多数,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。
锅圈告诉虎嗅,将小龙虾做成预制菜,其中一个痛点是上游加工精细化程度低,需要人工摆盘、人工浇料,这导致小龙虾预制菜产品标准难统一。依靠成熟的液氮锁鲜技术,虾肉口感可得到保证。而采用自动定量浇料浇汁技术,则解决了产品口味不够稳定的问题。
各路选手蜂拥而至,价格战无法避免。在抖音、美团等平台,在线下餐饮店,最夸张的小龙虾套餐可低至 99 元 9 斤。
始于 2020 年的 " 小龙虾线上消费热 ",传导至上游,小龙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,在今年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,央视财经称原材料价格最低跌破至 10 元 1 斤。对此,央视新闻给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,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,小龙虾得以长时间储存,这极大延长了小龙虾的销售时间,也对其价格起到了 " 削峰 " 的作用。据京东到家,今年 6 月,小龙虾相关商品整体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,下降幅度最高达 50% 以上。
鲜活小龙虾价格下降,消费者当然乐见此景。京东到家数据显示,今年 6 月,鲜活小龙虾销量同比增长超 60%,冰鲜小龙虾销量同比增长超 4 倍,熟食小龙虾销量同比增长超 260%。
过去三年,相比线上 " 狂飙 " 的小龙虾预制菜品牌,小龙虾线下专营店生存得更为艰难。
回望 2018 年,10 万只中国小龙虾 " 出征 " 俄罗斯世界杯,大批前往莫斯科观赛的各国球迷在观看足球赛之余,一边嗦虾,一边喝啤酒。这一年,国内新增 14 万余家小龙虾线下门店,线下创业看起来一片生机;而周黑鸭再次下架了 " 聚一虾 " 产品,主要原因是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。
为了顺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,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小龙虾线下门店选择 " 到店 " 与 " 到家 " 两条腿齐步走。尽管国内线下消费正在逐步恢复增长,但餐饮消费已很难再见疫情之前的火爆场景。
不要 " 迷信 " 市场大单品
预制菜品牌们普遍患上了 " 大单品焦虑症 "。
酸菜鱼,另一个预制菜大单品,也遭遇了 " 跟风 " 情形。据创始人浦文明介绍,2021 年,品牌依托头部主播带货,带火了酸菜鱼预制菜。这之后的一年,缺乏产品创新能力的品牌开始 " 跟进 "。
火热伴随着迷茫,热潮之下,还是有企业意识到不应过分 " 迷信 " 市场大单品。
珍味小梅园的王牌菜品有酸菜鱼、宫爆鸡丁、炸猪排、老上海葱油饼、牛肉酥饼等,这些产品日销表现很好。但小龙虾显然不具备日常属性,因此团队没将其作为主推品。今年 1 月,浦文明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说,公司现在很少会投入非常大精力研发大菜和硬菜,因为这些菜品几乎一年只卖一季,投入太多意义不大。
在他看来,如同其他行业,预制菜品牌也应该重视产品研发,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后将之打透,而不是说市场上什么产品热,抄一下就好。
" 跟风 " 而来的类似产品会影响原创产品的销量,但一些产品卖不动,大都是因为品牌方将产品与渠道错配了。过去一年,银食亏了约三百万元的库存。" 我们发现这样的品在这样的渠道,大家是不要的,那结果就是没有复购。" 李丽宏说。
如今,很多预制菜品牌依然在往电商平台和大卖场等渠道铺货,但在浦文明看来,这些渠道本身就在走下坡路,在一个下坡的渠道中很难获得高速的增长。最终,基于客群定位——在家做饭的人群(比如成家后的年轻人、有小孩的父母等等),团队决定往社区方向做品牌专营店。
李丽宏还观察到,经过此前一两年的 " 市场教育 ",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懂得了去哪个渠道买到自己想看到的产品," 比如社区团购没有那么被大家需要了,购买渠道更加多元化。" 安井食品在 2023 年半年报中也称,C 端渠道分流现象较显著,这或是导致其预制菜 C 端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。
用浦文明的话说,预制菜是一个新兴品类,没有百分之百适配的渠道。但毫无疑问,无论新老品牌,线下是必争之地。
信良记试图抢占县域市场。今年 3 月下旬,信良记启动 " 爆款食材体验店 " 项目,现已开出 20 家左右门店,品牌方称广西钦州店业绩最佳,月销售额在 30 万元左右。门店提供近百款预制菜产品,包含小龙虾、香辣蟹、酸菜鱼等等。这一加盟模式能否跑通,尚未可知。
2023 年,消费投资进入冷静期,资本对于预制菜赛道持何种态度?一位 FA 向虎嗅直言:" 这块我们已经没有在做了。" 另一位投资人则说了一句," 大行业整体是没毛病的 "。
" 蒙眼狂奔的日子已经过去了,现在在没有出国标的情况下去投资品牌,风险会很大。有了准入门槛,预制菜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有序发展。"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,他接触的部分消费投资人仍在观望。
借助小龙虾,初入预制菜赛道的玩家可以快速打开市场,亟待寻找下一个大单品的企业也可从中分取不错的收入。" 但是,小龙虾撑不起一个品牌、一个加工企业、一家门店,它终究只是一款引流产品。" 一位消费投资人说道。
就像四季供应的小龙虾预制菜没能让小龙虾摆脱 " 夏日 " 标签一样,小龙虾仍无法打破国人对于预制菜的偏见。松哥油闷大虾创始人松哥曾公开表示,未来十年,整个消费市场最大的机会就是品牌化的机会,小龙虾也一样。有供应链能力,也有品牌力,小龙虾品牌才能 " 保鲜 " 得更久一些。
# 我是虎嗅年轻消费编辑姚兰,关注大消费,行业人士交流请加微信:Latest01506,请注明身份
热点 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拖鞋 网友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7-23
科技热搜 工资 行业 资产 北京 家庭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12-07
娱乐热点 张柏芝 造型 长裙 紧身 气质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3-09-23
科技热搜 ssd type-c 京东 酷睿 intel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3-06
科技热搜 绥化 大庆 高速公路 卫星 中国铁建 新闻 资讯 直播 视频 美图 社区 本地 热点 2024-03-06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
科技热搜 2024-03-13